受夠了城市的喧囂與煩躁嗎?每天被耳提面命的「節能減炭」到底有幾個人真的口手落實?這回,讓我們探訪鄒族的山美部落,來瞧瞧傳統生態觀,看看他們是如何千百年來生活自己的生活!
***
長久以來,鄒族獵人相信:山有山神、河有河神,大自然有其不為人知,自然運行的道理。
所以鄒族老袓先定下了一個傳統規範-- 『只取所需、過量不取』。這是一種適度的保育,更是永續利用的基本原則。
跟著獵人的腳步,一起造訪山豬和飛鼠的家,一起體驗鄒族河川文化。
***
過去曾是鄒族人聚落的大本營。但在本世紀初因漢人入侵,以及瘟疫肆虐而滅社,一度遷往達邦和特富野等社。最近幾10年,才又重新遷回來居住。
.
傳說中,曾經傷害鄒族人自尊的「吳鳳神話」便是發生在山美。 因山林縱橫,目前以桂竹林、杉木林,以及楓香、麻竹、常篙竹、綠竹(甜筍)佔大部分生產面積。近年來則有高山茶、油茶、柿子、生薑、玉米、芋頭、愛玉子及短期葉菜類的種植。
.
其中,竹子因種類多樣可全年採收,佔村內經濟大宗。除了著名的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外,這兒還開發了很多露營區,遊客可沿著曾文溪活動。
來看看吳鳳神話芭↓
.
臺灣的山番,在祭典時有獵人首之風,可是只有阿里山的山番早就停止了這項陋習,這是吳鳳的餘蔭。吳鳳是大約兩百年前的人,是阿里山的官員,因為他很疼愛番人,所以被山番所仰慕。吳鳳當官時想革除獵首的惡習,剛好山番在前年所獵人頭有四十幾個,所以叫他們以後每一年用一個。不知不覺已過了四十多年,祭祀用的人頭已沒有了,山番們就向吳鳳請求允許獵人頭,吳鳳勸說因祭祀而殺人不好,就拖延了一年又一年。到第四年時,山番前來說:「再也不能等了。」吳鳳說:「那麼需要人頭的話,明日白天時,就獵取戴紅帽穿紅衣經過這裡的人頭。」翌日,山番們聚集在住所旁,果然來了戴紅帽穿紅衣的人。等候的山番馬上殺了那個人取下頭顱。一看,是吳鳳,山番大聲哭了。於是,山番奉吳鳳為神,在其前發誓以後絕不獵人頭,一直到現在。
.
但 其實...
.
臺灣日治時期時,由於不少原住民不服日本統治,造成日人極大困擾。為了解決此一情形,日人透過各種不同的手段進行安撫或威壓,將吳鳳事蹟改編成「吳鳳神話」便是其中之一。
(噢!他們的烤山豬欸!)
.